賦格(Fugue)
  作者:葉維廉

  其一


北風,我還能忍受這一年嗎
冷街上、牆上,煩憂搖窗而至
帶來邊城的故事; 呵氣無常的大地
草木的耐性,山岩的沉默,投下了
胡馬的長嘶,烽火擾亂了
凌駕知識的事物,雪的潔白
教堂與皇宮的宏麗,神祇的醜事
穿梭於時代之間,歌曰:
                      月將升

                      日將沒

快,快,不要在陽光下散步,你忘記了
龍 的神諭嗎?只怕再從西軒的
梧桐落下這些高聳的建築之中,昨日
我在河畔,在激激水聲
            冥冥蒲葦之旁似乎還遇見

群鴉喙銜一個漂浮的生命:
                        往那兒去了?

北風帶著狗吠彎過陋巷
詩人都已死去,狐仙再現
獨眼的人還在嗎?
北風狂號著,冷街上,塵埃中我依稀
認出這是馳向故國的公車
幾筵和溫酒以高傲的姿態
邀我仰觀群星:花的雜感
與神話的企圖——
              我們且看風景去



  其二


我的手腳交叉撞擊著,在馬車的
狂奔中,樹枝支撐著一個冬天的肉體
在狂奔中,大火燒炙著過去的澄明的日子
                蔭道融和著過去的澄明的日子

一排茅房和飛鳥的交情圍擁
我引向高天的孤獨,我追逐邊疆的
夜禱和氈牆內的狂歡節日,一個海灘
一隻小貓,黃梅雨和羊齒叢的野煙
那是在落霜的季節,自從我有力的雙手
撫摸過一張神聖的臉之後
                      他站起來

模仿古代的先知:
                以十二支推之

                        應驗矣

                        應驗矣

我來等你,帶你再見唐虞夏商周


大地滿載著浮沉的回憶
我們是世界最大的典籍
我們是亙廣原野的子孫
我們是高峻山嶽的巨靈
大地滿載著浮沉的回憶
熒惑星出現,盤桓於我們花園的天頂上
有人披髮行歌:
                予慾望魯兮

                龜山蔽之
                手無斧柯
                奈龜山何
薰和的南風
解慍的南風
阜民財的南風
                孟冬時分
                耳語的時分

                病的時分
大火燒炙著過去的澄明的日子
蔭道融和著過去的澄明的日子
我們對盆景而飲,折葦成笛
吹一節逃亡之歌


  其三

君不見有人為後代子孫
                  追尋人類的原身嗎?

君不見有人從突降的瀑布
                  追尋山石之賦嗎?

君不見有人在銀槍搖響中
                  追尋郊 之禮嗎?

對著江楓堤柳與詩魄的風和酒
遠遠有峭壁的語言,海洋的幽闊
和天空的高深。於是我們憶起:
一個泉源變作池沼
    或滲入植物
    或滲入人類
    不在乎真實
    不在乎玄默
我們只管走下石階吧,季候風
不在這秒鐘;天災早已過去
我們來推斷一個事故:仙桃與慾望
誰弄壞了天庭的道德,無聊
或談談白鼠傳奇性的魔力……
        究竟在土斷川分的
絕崖上,在睥睨梁 的石城上
我們就可瞭解世界嗎?
                我們游過
千花萬樹,遠水近灣
我們就可瞭解世界嗎?
                我們一再經歷

四聲對仗之巧、平仄音韻之妙
我們就可瞭解世界嗎?

走上爭先恐後的公車,停在街頭
左顧右盼,等一隻蝴蝶
等一個無上的先知,等一個英豪
騎馬走過——
                    多少臉孔

                    多少名字

為群樹與建築所嘲弄
                    良朋幽邈

                    搔首延佇

夜 灑下一陣爽神的雨

1960







【藝術小百科 】音樂中的復格形式(Fugue)


作者﹕周怡秀


可能大家多多少少聽說過巴哈的復格(1)曲。但到底什麼是復格?除了音樂專業人士或一定程度的愛好者,很少人真正弄得清楚。主要是因為復格曲屬于難度較高 智識型音樂,對聽慣了抒情的旋律性音樂的聽眾而言,復格曲聽起來太繁複了,很難一次領略其奧妙。《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 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偶爾將之結合運用在不同曲式中。例如莫扎特的C大調第41 號交響曲(k.551)第四樂章,貝多芬的某些晚期鋼琴奏鳴曲和《大復格曲》弦樂四重奏Op.134,巴爾托克的《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 celesta》等,都採用了復格形式來強化作品的深度和張力。可見這種結構精密的曲式完全不因時代的不同而失去價值。

形式


復 格是以『模仿』和『對位』(contrepoint)為特徵的一種多聲部音樂,也就是在不同聲部中反復重現音樂主題的一種音樂曲式。復格(fugue)一 詞的原義為《逃逸》,音樂上用以形容聲部之間的追逐、模仿。在聽覺上,復格曲其實也很容易分辨﹕它通常以一段單一旋律作為開頭(稱為《主題》),稍後這段 旋律會在較高或較低的相關音域中(通常是五度或四度)再次出現,也就是對主題的模仿,稱為《答題》(因為它像『回音』一樣回應主題),並與第一旋律的後段 同時進行,交織成豐富的對位音樂。如此各個聲部輪流地重現主題之後進入自由對位,形成插曲(divertissement),並轉入相關調作段落終止。下 一段落(開展部)則重新在關係調上進行各聲部的主題模仿…,最後(結束部)常常經過一些強化主題(3)的手法回到主調的主題模仿並作終結。雖然復格要求嚴 格的對位技法,但是在整個曲式結構上並無固定模式,所以音樂中很難找到兩首架構完全相同的復格曲。


一般人欣賞復格音樂時,不一定深究繁複的細節,但能掌握的印象應該是復格的兩大特徵﹕《模仿主題》和《對位》。


模仿


在 音樂中的模仿(imitation)不是對自然界聲音的模擬,而通常指的是一段旋律出現後不久,緊接著在另一聲部重現這段旋律,如影之隨形,也如山谷回音 一般,其間有一段時間上或音域(4)上的差距。先出現的旋律稱為antécédent;後出現的模仿者稱為conséquent。最常見也最容易辨認的模 仿形式,叫做正向的模仿。如圖所示﹕


antécédent(先行)﹕ — a m o r …
conséquent(後行)﹕ —— a m o r …


但是模仿除了正向模仿之外還有其它幾種形式,如下圖所示,包括﹕逆向、正向顛倒(倒影)、逆向顛倒。其中逆向和逆向顛倒的模仿形式極為少見,一般聽眾也很不易辨認出來。














以記譜方式舉例﹕














這幾種基本的模仿形式還能夠加以變化,如拉長或縮減時間單位(改變節奏)等等。


對位


復 格的另一個特徵是《對位》。在多聲部的音樂中,常有兩條以上的旋律同時進行的情形。音樂家既要顧及每一旋律的獨立性,又要避免同時出現的樂音過于嘈雜,就 發展出了對位法,也就是除了旋律水平方向的美感之外,也要注意旋律垂直方向的和聲美感,使同時進行的不同旋律相輔相成,豐富而不混亂。對位的內涵同時包括 著《抗衡》與《互補》的性質,有些近於相生相剋的道理。如不同旋律進行中,音符與音符交錯時,有時和諧,有時不和諧。對位法則使不和諧音產生的緊張與和諧 音的產生舒緩互為因果;又如各旋律時而相附和,時而相背離,時而緊收時而擴展,使音樂在進行中不僅達到平衡,且充滿旺盛的生命動力。


對位的音樂給人的感覺是豐富、理性、精密,雖然是智慧型音樂,但在高明的作曲家手中,卻能兼顧情感的表達,使得樂曲更為耐聽。


復格藝術


復 格曲的經典作品應該是巴哈的《復格藝術》了,有學者甚至認為《復格藝術》是《西方人最偉大的智識結晶》。這首巴哈生平最後的巨作並未完成,但是其中展現的 對位技巧和創意足以震撼後世的音樂家們。《復格藝術》以一個原始主題出發,發展出原主題的反向、倒影(上下顛倒)和變奏的各種形式的復格,其創意和想像力 至今無人企及。巴哈在撰寫一首三主題復格時突發奇想,將自己姓氏的字母(BACH,B=降B;H=德文中的原位B)編入其中,然而未及完成巴哈就去世了。 這個編入復格藝術的名字BACH正好像作者落款一樣,為未完成的《復格藝術》留下了不朽的署名。


註﹕


(1)或翻譯為《複格》或《賦格》。


(2) 十四世紀時《復格》指的只是一些樂句的模仿;但一般認為,在早期輪唱式的的經文歌(motet)、牧歌(madrigal)和後來相應發展出來的器樂曲 中,都可看到復格的雛形。早期聲樂曲的模仿形式主題較不統一,器樂化之後由于音樂本身的需求,作曲家逐漸尋求主題的集中、單純化,所以叫做 《ricercare》(有尋求之意),為復格的前身。


(3)比如以更密集的方法在各聲部重現主題,叫stretto。


(4)不同的音域即不同的音高範圍,常體現在不同的聲部,也可視為聲音的空間。





葉維廉小傳

一度被美國詩人JeromeRothenberg稱為「美國(龐德系列的)現代主義與中國詩 藝傳統的匯通者」,葉維廉是活躍在中美兩洲台港大陸三地的雙語詩人,翻譯家,詩學美學理論家,對比較文學,比較詩學有突破性的貢獻。葉氏一九三七年生於廣 東中山,先後畢業於臺大外文系,師大英語研究所,並獲艾荷華大學美學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在台灣讀書時便以現代詩及現代詩論崛起,並數度獲 獎,包括教育部文學獎及入選為十大傑出詩人。
葉氏興趣多元多樣,他的獨特處是他透過跨文化的角度長期創作詩與批評詩。在他的中文詩裏,他試圖溶合三、四十年代的遺產,西方自象徵主義以來的表現策略和傳統中國詩獨有的呈現方式。
在 他的英文詩裏,他創造了一種可以兼容中西視野的靈活語法。他的理論和批評,尤其是他的比較文學理論和比較詩學,提出了破解單一文化理論設限的方針,打開中 西文化互照互省的開放性對話。他的中翻英,譬如他的王維和中國古典詩舉要,提供一種自由浮動的視覺,使西方詩人反思及重新調整他們的某些表現策略。他的英 翻中,如他的荒原和眾樹歌唱,對新詩的視野和技巧有新的開拓。
葉氏著作四十餘種。詩:《賦格》、《愁渡》、《醒之邊緣》、《野花的故事》、《花開 的聲音》、《松鳥的傳說》、《驚馳》、《三十年詩》、《留不住的航渡》;《移向成熟的年齡》、《葉維廉詩選》(楊匡漢編)。《冰河的超越》Between Landscapes (in English,. Pennywhistle Press, Tesque, NM);批評和理論:Ezra Pound's Cathay (Princeton Press)、《現象。經驗。表現》、《秩序的生長》、《比較詩學》、《歷史。傳釋。美學》、《解讀現代後現代》、《中國詩學》、《道家美學與西方文 化》,和Diffusion of Distances: Dialogu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 (UCPress);翻譯(附批評理論長文):Modern Chinese Poetry, l955-l965 (Iowa University Press); Lyricsfrom Shelters: Modern Chinese Poetry, l930-l950 (Garland Press) ; Hiding the Universe: Poems of Wang Wei (Wushinsha-Grossman Press) ;Chinese Poetry: Major Modes and Genres (UCPress/Duke University Press) ;西翻中:《荒原》、《眾樹歌唱》(St-John Perse, Seferis, Guillen, Paz, Borges, Machado, Celan, DuBouchet, Montale, Ungaretti. etc.);散文:《一個中國的海》、《歐羅巴的蘆笛》、《尋索:藝術與人生》、《紅葉的追尋》、《幽悠細味普羅旺斯》、《細聽湖山的話語》;畫論:《與 當代藝術家的對話》;童詩:《孩子的季節》、《樹媽媽》、《網一把星》。
葉氏自一九六七年起便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曾任比較文學系主任凡 十年。一九七○,一九七四,曾以客座身分回臺大協助建立比較文學博士班。一九八○—八二,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首席講座教授,協助建立比較文學研究所。 其後數度被北京社會科學院、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大學、西南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等邀請講授比較文學,近代文學理論,現代 文學,台灣文學,道家美學與後現代等課題,一九八○—八一年間並協助北大發展比較文學。一九八六年五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他的《尋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 學規律》,其後三聯又出版他的《中國詩學》,此二書和他編的比較文學叢書甚為兩岸三地學者喜愛。一九九○年十月,台灣輔仁大學第二屆國際文學與宗教會議詩 與超越並以葉氏為主題詩人作專題討論。童詩《樹媽媽》被台灣行政院文化組選為一九九七年度最佳兒童讀物,同年廖棟樑和周志煌編印葉維廉論集三十二篇《葉維 廉:人文風景的鐫刻者》。
一九九九年春,他帶領幾位美國、法國、日本前衛表演藝術家(Allan Kaprow, Helen & Newton Harrison; Jean-Jacques Lebel);在國立臺南藝術學院作一系列的「發生」,「後發生」表演藝術活動;他個人提供一天的「生活詩/詩生活」,帶領學生通過詩的原點,穿過多重媒 體、多重感知網的演出;冥思詩;舞詩;畫詩;由詩象引發人體雕塑;和他主導的春觴;春溶;春燈等。
自一九九八年,安徽教育出版社籌劃出版其全集九 卷,二○○二年八月,在南京舉辦的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國際會議並設特別座談會討論其全集的重要性,包括其英文著作在國外的影響。葉氏並被邀在大會作主題演 講。同年九月,母校台大總圖書館展出其全部出版物、手稿、書信照片等,並舉辦葉維廉作品研討會。
二○○五年加州大學教授予卓越教授榮譽。


葉維廉年表
一九三七年
生於廣東中山沿海的一個小村落。童年在砲火和飢餓中無法打發的悠長的白日和望不盡的孤獨的天藍渡過。
……
傷殘過後,小村在一些新增的腳踏車來往中,邁入新知識新思想,我在漁樵生活中(是真正打漁和砍柴的生活)與書本之間培養著無我的愛心,在山頂上耙完了乾的松針以後,坐在松樹下望那包涵著萬千農夫的辛苦的祥和山水。
一九四八年—九年
政治的變遷如暴風捲來,一個夜裡,在全面清算來臨之前,棄家渡海到了香港。其後,那追隨了我的全部幼年的狗便由瘋而至死。那一度養育我的稚心的純樸的鄉風和祥和的山水再也沒有重見。
對於香港我有什麼好說的呢?只記一件事吧。和畫家(時為詩人)王無邪及崑南辦《詩朵》詩刊早夭。曾對賽孟慈Arthur Symons所推崇的象徵主義的詩做過介紹的努力。對五四到三、四十年代的詩及理論曾選抄過四、五本。
一九五五—九年
臺 大外文系。一種再生的鄉土家園的氣息緩緩在心中茁壯,對當時國人克難的偉大耐力和美德非常景仰,和香港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私慾生活完全不同。在日記裡寫 詩,信札裡寫詩,全是這些問題的探索,現已全毀。時亦以英文寫詩,曾在(Trace, Beloit Poetry Journal, Texas Quartery)等詩刊登出,是一種語言表達力美學差距的一種試探而已。有什麼語言比中文更好呢!
一九五九—六一年
師大英語研究所碩 士。其時詩作最豐。我雖然在一九五五年便認識商禽(時稱羅馬)、紀弦及沉冬。但一直以隱居方式抒寫自己的情懷,約略在此時,我才與 弦、洛夫見面,而從事 大量的在臺發表,詩作多刊於《創世紀》《現代文學》《新思潮》(香港)並譯艾略特〈荒原〉,St. John Peres等人的詩。也寫了一些詩論(見《秩序的生長》)。
一九六一年
與廖慈美結婚。結婚是一種定力,我想在我身上、詩中都有顯著的痕跡。
一九六二年
女兒蓁生。
一九六三年
赴 美lowa的詩創作班,寫詩及譯介現代中國詩選。詩選部分先刊於Trace No. 54部分刊於Texas Quarterly。全書在一九七○年由University of lowa Press出版,是我出版的第二本英文書(書中六位詩人被Birch選入美國大學常用教本的《中國文學選集》二集)。在lowa得MFA學位。出版詩集 《賦格》。
一九六四年
為生計,赴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比較文學。詩作〈降臨〉獲《創世紀》最佳詩作獎。
一九六七年
兒子灼生。得比較文學哲學博士學位。
一九六七年九月起
任教加州大學,教比較詩學、道家美學、英美現代詩、中國詩、詩創作班、翻譯問題及原始詩歌。
一九六八年
認識西班牙大詩人浩海‧歸岸。
一九六六年
Ezra Pound's Cathay一書由Princeton Press出版。《現象、經驗、表現》由香港文藝書屋出版。(臺版:《中國現代小說的風貌》,晨鐘出版社。)認識墨西哥詩人奧他維奧‧百師。
一九七○年
Modern Chinese Poetry 1955-65:20 paets form the Reprublic of China在美出版。臺大外文系客座教授,協助建立比較文學博士班。開始探討中國傳統美學(尤其是道家思想體系)在詩中的呈現及西洋現代詩之間的一些融匯 的問題,並譯了一些歐洲的新詩人。皆發表於《幼獅文藝》。與李泰祥、許博允、陳學同、顧重光、凌明聲合作在中山堂首度推出多媒傳演出詩作〈放〉。
一九七一—二年
相繼出版Hiding the Universe: Poems of Wang Wei(《王維詩選譯並論》)、《秩序的生長》(志文出版社),詩集《醒之邊緣》(環宇出版社)。獲教育部文藝獎。訪法國、西班牙。
一九七四年
回臺撰寫《比較詩學》一書並在臺大教授「比較詩學」中的方法。
一九七五年
《野花的故事》出版。
一九七六年
主編《中國現代作家論》及《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由聯經出版公司印行。
Chinese Poetry Major Modes and Genres由加州大學出版。《眾樹歌唱》(歐洲及拉丁美洲現代詩譯集),由黎明公司出版。
一九七七年
四月,在紐約開會,與美國當代主要詩人討論「中國詩與美國想像」。
六月,回臺休假並蒐集寫作素材。
八月,返美任教。
九月,《中國現代小說的風貌》臺二版由四季出版。
十二月、《花開的聲音》一書由四季出版公司出版,收錄早期詩作三十餘篇。
一九七八—七九年
《中國古典文學比較研究》、《飲之太和》(道家美學、比較詩學專論)、及散文集《萬里風煙》出版。
入選「中國現代十大傑出詩人」。
鐵幕第一次開放中國作家訪美,在艾荷華大學「中國週末」與蕭乾見面,一見如故,談中國文化命運至深夜。
一九八○—八二年
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客座首席講座教授及比較研究所所長,並協助建立比較文學哲學碩士班。
二次應邀到北京社會科學院,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大學、上海、廣州等地講新方法、新理論、現代主義及東西比較文學研究的方法及問題,並協助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的建立。因為是三十多年來首次回故園,感觸極多,寫了一批有關故國的詩,後收入《驚馳》。
在中文大學就詩的藝術語言和王辛笛對話八小時。
開始撰寫有關現代中國詩的論文。
開始與當代藝術家對話,俱發表於《藝術家》。詩集《松鳥的傳說》和《驚馳》出版。
一九八三年
返回加州大學繼續出任比較文學系主任。
《比較詩學》出版。並為三民書局編東西比較文學叢書十二冊。
一九八四年
散文集《憂鬱的鐵路》出版。
策劃矇矓詩專號並發表相關論文〈危機文學的理路〉(《創世紀》)。
開車歐遊(英、法、德、意、奧、匈)並寫下抒情文一束。
一九八五年
秋。在北京大學講授中國詩學、比較詩學一個月。赴哈爾濱講中國詩學及文學理論。在深圳全國教師研習會上與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等講授文學理論架構。
一九八六年
一月,與 弦、莊 、漢寶德、何懷碩、高信疆夫婦一行十二人探尋印度。
春。在清華大學講授「現代中國詩」,並作每星期一次的專題演講(文學理論架構的再思及傳釋學等)
《尋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學規律》出版(北京大學)。
返回加州大學。
一九八七年
三民書局出版「葉維廉著作」專盒五冊。
《三十年詩》(詩)
《留不住的航渡》(詩)
《歐羅巴的蘆笛》(散文)
《一個中國的海》(散文)
《與當代藝術家的對話》(畫論)
夏(七月一日—十五日)。邀詹明信(Fredric Jameson)、三好將夫、孟淘思(Louis Montrose)和高友工返台共同舉辦「文化、文學與美學」研討會。
發表〈意義組構與權力架構〉、〈如生活的藝術活動對生活的批評〉論文。
《三十年詩》獲中興文藝獎。
一九八八年
《歷史‧傳釋‧美學》出版。
休假在歐洲寫詩及翻譯三、四十年代詩選。
夏。參加慕尼黑國際比較文學年會並發表〈從跨文化網絡看現代主義〉論文。
十一月返台與廖炳惠、陳傳興、于志中等舉辦「從現代到後現代」研討會,發表〈現代到後現代:傳釋的架構〉論文。
被選入《今日西方文學批評理論—十四位著名批評家訪談錄》(王逢著,廣西:漓江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
發表〈洛夫論〉。
一九九○
《尋索:藝術與人生》出版。
六 月十六日—七月十五日與詹明信,G, Spivak, Peter Wollen, Susan Buckmoss, Robert Mogliola等在台北舉辦「世界文學的再思」研詩會,發表〈被判刑的人類:布魯特斯基與烏特金紙上建築中的空間對話與辯證〉和〈殖民主義,文化工業與 消費欲望〉。
九月十二日應新加坡聯合早報之邀,講現代文學與後現代現象。
九月廿八日—十月一日被選為輔仁大學第二屆「文學與宗教」國際會議的主題詩人之一(其他三人為Gary Snyder, Jean-Claude Renard及Jean Membrino)。
發表論詩〈詩的聲音〉、〈超越與權力架構〉。
《尋索:藝術與人生》出版,聯合報選為該年下半年最佳讀物之一。
童詩集《孩子的季節》出版。
一九九一年
秋。休假在台北。在中研院、台大、東吳大學講「七種傳釋的導向」、「有效歷史意識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哈伯瑪斯傳釋方法的危機」、「魯迅《野草》裡的語言藝術」,在清華大學講授「中國詩與美國想像」(四講:龐德、羅斯洛斯、史迺德、契奇與中國詩學的關係)。
十月在日本立教大學講授「中國詩學與美國現代詩」、「印地安詩導論」、在明治大學日本龐德協會講「從傳釋學看龐德譯的中國詩」。十二月下旬當香港市政局文學獎詩獎評審。
一九九二年
三月在新墨西哥州聖塔莊新墨西哥劇場演出中國詩。
《解讀現代後現代》出版。
《中國詩學》出版(北京三聯)。
Lyrics Jram Shelteres. Modern Chinese Poetry 1930-1950出版(美國:Garland)。
九月應日本城西國際大學講「東西比較研究的盲點」。
當選為美國比較文學協會顧問。
Diffusion of Distrances : Dialogues Between Cl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出版(美:加州大學)。
一九九三年
三月,安排臺灣六詩人在美國巡迴雙語朗誦(洛夫、張默、管管、向明、梅新、葉維廉)。並編譯一冊Intercrossing: Six Poets form Taiwan.
三月,美國比較文學協會年會另加一場專門討論Lyrics form Shelters一書。
七月,往義大利開龐德年會,遇龐德女兒詩人瑪莉‧德‧勒克維茲公主,並被邀至提洛爾山區她的布農堡小住並流覽龐德遺物。
九月,應邀到上海、重慶(北碚)、北京等地講述「文化離散空間與文化想像」及「後現代在第三世界畸生的現象」。
北碚西南大學贈予名譽客座教授。
初次乘船過三峽到武漢。
《葉維廉詩選》(楊匡漢編)出版(北京:友誼出版公司)。
《移向成熟的年齡》(詩集)出版。
一九九四年
Between Landscapes(英文詩集)出版、Santa Fe, New Mexico: Pennywhistle Prses《山水的約定》(散文集)出版、《從現象到表現》(論文集)出版。
七月,回台北參加「外國文學中譯國際研討會」發表〈破信達雅:翻譯後起的生命〉。
公共電視放現代詩情葉維廉卷。
九月,參加《創世紀》四十周年後,發表〈被迫承受文化的錯位〉。
十月,在中央圖書講「卞之琳詩中距離的組織」。
在臺大講「現代化、現代性、現代主義的模稜性」。
十月、十一月間,在日本庫武川大學日本龐德協會第十六回全國大會作專題演講:「龐德詩章與中國詩學」。
在神戶女子大學講「環繞龐德翻譯國泰集時英美詩學的轉變」。
在大津茲賀大學講「東方詩學與美國現代詩」。
完成童詩二卷《樹媽媽》、《網一把星》。
十一月,應聖地牙哥州立大學講現代中國畫。
十二月,遊安達魯西亞。
一九九五年
四月,序(中英文)蕭勤回顧展並有獻詩(中英文)十五節。
六月,序袁旃個展。
七月,應邀參加德國波昂「中國社會與憂鬱」研討會,發表論文及朗誦詩。另有英文詩”Alter Friedhof Bonn“表於Minima Sinica。
與慈美及兒子灼遊布拉克。
九月,在詩人紀弦、鄭愁予、楊牧、張錯、秀陶、陳銘華、陳本銘等在洛杉磯共同推出「以詩迎月」朗誦會。
〈一個中國的海:我與浩海歸岸的友誼〉英文版收入《浩海歸岸紀念文集》。
十月,趙自珍在香港聯合報發表〈葉維廉教授專訪〉。
〈殖民主義、文化工業與消費欲望〉收入《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一書(張京媛編)。
往聖路易士城作美中西部亞洲學會第四十五次會議中國美術史組講評,並在華盛頓大學講「文化錯位與現代中國文學」。參觀艾略特等詩人、文人行跡。
十二月,回臺研究。
往新加坡會王潤華、淡瑩並參加其主持的華文文學會議,遊覽巴里島並撰文。
應邀在臺中中興大學講現代性與現代主義,並與洛夫、簡政珍夫婦遊東勢農場。
一九九六年
散文集《紅葉的追尋》付梓,出版前獲臺灣省政府新聞處優良作品獎。
五月,應邀參加San Jose金山灣區海華文藝季,發表論文及與紀弦、張錯諸人朗誦詩。
六月,往蘇格蘭參加「詩與歷史」會議,並朗頌英文作品。與慈美、兒子灼及女兒一家遊覽愛登堡諸城及浪漫詩人發源地的湖區,曾在華茲華斯成詩的小屋逗留。
九月,往溫哥華與剛移民的洛夫、 弦夫婦聚談聊天。
美國《河城》雜誌出中國專號,刊登葉譯並序臺灣六詩人(洛夫、張默、管管、梅新、向明、葉維廉)。
與英國著名書刊設計家Lan Tyson合作出Surimono(刷物)收入葉維廉書法短詩一首並附英文。
十二月,《美學百科全書》(Michael Kelly編)〈道家美學〉條完成付梓。
一九九七年
一月,《聯合文學》刊出張默論〈葉維廉的詩生活探微〉。
四月,遊柏林文物寶藏的前東柏林中心區和Dresden。
四月九—十二日,參加在古城提里爾(Trier)提里爾大學辦的「中國與西方的對話」研討會,並宣讀論文"The Daoist Project as a Possible Metanarrative"。
七月,原定參加淡江大學舉辦的「第六屆文學與美學國際研討會」,因車禍無法回國, 論文〈道家顛覆語言的策略與中國美學〉請人代讀。
九 月初,慈美、我與詩人洛夫及其夫人瓊芳共遊阿拉斯加,在新生的冰河灣初次與壯麗的冰河群相遇,面對這近似無為無不為,無言獨化,宇宙偉大的運作,喜悅、震 撼,思涉千載而心有戚戚焉,遂得長詩〈冰河興〉。十二月,廖棟梁、周志煌合編《人文風景的鐫刻者—葉維廉作品論集》出版,共收入論文三十二篇。
一九九八年
 英文〈道家美學〉,收入Michael Kelley 編的《美學百科全書》。
英文〈被判承文化錯位:現代中國〉刊出。
四月十五—二十七日應邀在大阪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以〈道家美學與美國現代詩〉為中心的一系列講演,適逢櫻花大盛,得詩近十首,喜出望外。
五 月二十二日, 北京大學百年紀念,應北大比較文學所之邀,作比較文學一系列紀念演講的首講「道家美學與後現代」,隨後轉安徽蕪湖安徽師範大學講「道家精神」、「後現代文 化生態」,初識的朱良志院長促我在大陸出全集,之後往訪采石磯(即牛渚),懷望李白並遊黃山,踏遍石級六十萬。
童詩《網一把星》出版。
一九九九年
  春。帶領美國、法國、日本前衛表演藝術家Allan Kaprow, Helen and Newton Harrison, Jean-Jacques Lebel,和山島本昭三在臺灣國立台南藝術學院作一系列的「發生」「後發生」表演藝術活動。我個人提供一天的「生活詩/詩生活」,帶領學生通過詩的原 點,穿過多重媒體,多重感知網作種種演出:冥思詩,舞詩,畫詩,由詩象引發人體雕塑,和以詩主導的春觴、春溶、春燈等。
夏。自一九九八年春在日本 因盛放的櫻花而得詩近十首,突然驚覺這些年來我對詩的荒疏,覺得太多的瞬間,充滿詩緒欲吐的瞬間,被我刻骨鏤心研究的鑽思所謀殺,這次驚覺,就做了一個決 定,暑假期間,不再做過客式的奔馳,找一個地方住下來一個月不等,不帶沉重的書本,不帶總是寫不完的論文,而一心寫詩,一九九九年夏天在巴黎,二○○○年 夏天在倫敦,做個臨時的市民,寫些詩 ,居然寫了兩輯:「紀元末重訪巴黎」「倫敦詩記」, 不是什麼突破,而是讓我詩的衝動和本能甦醒起來,找回我久違了的快樂。
年底  應邀以特別來賓身分參加香港第三屆香港文學節並宣讀論文〈全球化與回歸後的香港文學〉。
二○○○   年
春,開始選譯龐德《詩章》和他其他的詩,並相繼在《創世紀》詩刊上發表。
夏,在倫敦住了一個月,並得詩七首。
十一月,〈道家精神、禪宗與美國前衛藝術〉和詩集《冰河的超越》出版。
應 臺灣國科會之邀,在臺灣島內大學巡迴演講,先後在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正大學、東華大學和中央大學講「道家美學與現代/後現代思想」、「道家 美學、中國詩與美國現代詩〉、〈氣的建構和氣的發放 :氣的實踐美學」、「弓張弦緊的對話:六七十年代的中國現代畫」、「龐德與瀟湘八景」、「美國詩中(道家式的)『物自性』的尋索」(史提芬斯、威廉斯、羅 斯洛斯及史耐德)
二○○一年
六月與慈美、兒子灼和他女友樂芸遊瑞士、北義大利以白雲石名的奧提斯及三訪龐德女兒的布農堡。
七月,參加在巴黎的十九屆龐德大會並宣讀「龐德中譯的問題」。
九月,遊澳洲雪梨、墨爾本。
九月二十三日,女兒蓁兒子灼為慈美和我結婚四十周年慶祝。
十月,應邀參加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五十周年紀念東西文化交流研討會,並宣讀論文〈全球化與比較文學〉。
二○○二年
 六月底往訪墨西哥灣小城。
七月兒子結婚。
八月全集十冊之五冊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八月十四—十八日在南京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比較文學國際會議另為全集的出版設座談會討論全集的意義。宣讀論文〈Why Daoism Today?〉。
八月間分別在北京、長沙、成都、西安、蘭州講學、朗誦詩,並與美國詩人羅登堡訪敦煌。
九月,母校台大總圖書館展出葉維廉全部出版物、手稿、書信照片,並舉辦葉維廉作品研討會。
二○○三年
北京《詩探索》刊出葉維廉專論,論者包括柯慶明、蔣登科、美國詩人羅登堡(蔣洪新譯);同期發表〈出站入站: 錯位、鬱結、文化爭戰—我在五、六十年代的詩思〉。
六月與慈美、 兒子灼及媳婦樂芸遊普羅旺斯六星期,得詩和散文一束。
十月應漢城大學之邀講道家美學。
十一月與女兒蓁,David,孫子Justin,Dylan,Griffin一家到京都奈良看紅葉。
二○○四年
《幽悠細味普羅旺斯》由台大出版社出版。
安徽教育出版社完成其餘的四卷「葉維廉文集」共九卷。
六月與蓁一家到Utah州高山麋鹿谷和鏡湖區聽瀑。
六月中游聖彼得堡、莫斯科,和北歐三國。
八月初參加台大東亞研究所主辦近世宇宙觀研討會宣讀〈重涉禪悟在宋代思域中的靈動神思〉論文。
八月底九月初,在長沙、成都、北京、濟南等地講學,並遊沈從文故鄉鳳凰城、青藏高原的黃龍和九寨溝、樂山大佛、泰山、「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泉城、威海的天盡頭、青島的嶗山,真是「萬象隱形,流光回照,重山倒影,開闔之際,狀有靈焉」的神趣。
二○○五年
八月初參加台大東亞研究所主辦近世宇宙觀研討會宣讀〈空故納萬境:雲山煙水與冥無的美學〉論文。
八月初參加深圳國際比較文學成立二十周年大會,宣讀論文〈文化異質的爭戰:全球化中比較文學應有的思考〉。
八 月中參加北京「新詩一百年國際研討會」,宣讀論文〈文化錯位:中國現代詩的美學議程〉。
八月底應臺灣清華大學台文所作三講:「比較文學與臺灣文學」、「臺灣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兩種文化錯位的現代詩」和「我們今天為什麼講道家精神:現代與後現代的回顧」。
十月,加州大學授予卓越教授榮譽。
十二月,到巴黎感受冬景得詩一首。
二○○六年
 三月, 《細聽湖山的話語》由台大出版社出版。
七月二日在台大講文學自傳,六日替公共電視講錄五、六十年代臺灣現代畫興發的理路。八日在香港文學節講〈現代主義與香港五、六十年代現代詩的興發。
十月,《雨的味道》(詩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新】讀書人 '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本站)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hun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