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太極拳的勁      邵善康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優秀拳種之一,經過歷代先輩們不斷改進、充實、發展。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拳種,蠃得了廣大人民的喜愛,久演不輟,長盛不衰。



    太極拳歷來都是以舞練形式的套路運動和搏擊形式的推手運動互為並存而發展的。即使在套路演練中,也無處不有太極拳之內勁,無處不含太極拳之攻防意識。太極 拳經曰:"大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 端,而理惟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一)勁與力的區別:


    從拳經中我們知道,在太極拳功夫中,除熟練拳架以外,必須懂勁,而要瞭解太極拳的勁,首先需弄清楚勁與力之區別。簡單地說人體由於肌肉的收縮,使關節屈伸 而產生了力,而這種力是人體本身所只有的能力。從上肢來講,由於肩臂不能放鬆,此力達不到梢節,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勁是經過人們鍛煉以後,放鬆全 身各關節,由韌帶和肌肉自然伸縮而產生的二種靈活運用的力,它能通達四梢,其威力遠遠大於人體的本力。


(二)太極拳的各種勁:


    太極拳與其他各拳種相比,有其獨特的門類繁多的勁。有粘、聽、化、拿、發、引、提、沉、撥、棚、捋、擠、按、采、列、肘、靠、搓、截、冷勁等等。然而由於 內勁抽象,又多複合動作,且各人理解不同,因此對每一種勁的解釋眾說紛雲,很不一致。例如,什麼是棚勁?有的人解釋“棚勁是通過長期的、認真的對太極拳和 推手的練習,練成一種似 鬆非鬆,柔中寓剛,靈活而又沉重,富於彈性和韌性的勁,具有粘、化、逼、捆作用的勁,也稱作內勁。”有的人說“太極的勁是棚勁,動作走螺旋”。筆者認為這 些解釋不夠全面,棚勁只是太極拳各種勁法中的一種,它是一種靈活的、成弧形的,既可以化去來力,也可以反彈出去的柔軟的勁。


(三)太極拳的勁在推手中的體現


    太極拳的各種勁法,一般都是在推手中體現出來的。當雙方競技對抗時,從應敵到克敵制勝,都需經過聽、化、拿、發四個過程。


    聽勁是以周身皮膚之觸覺來感知,它包括沾、粘、連、隨等方法,通過本休感覺來測定對方力的方向,從而控制對方,這是推手中的重要手段。


    化勁是由粘勁與走勁組成,主要是化掉對方的來力,講究引進落空,使對方的進攻失敗,其要點在於人剛我柔,我順人背,不丟不頂,隨感而化,前進後退,左顧右 盼,相濟不離,要化之適時,化之過快不能引其入筍,過慢仍未化去,化勁以化對方的發勁為最高要求,故化勁在推手中相當重要。


    拿勁是跟蹤對方的勁,在人不知不覺中,使自已由被動而為主動,從而使對方處於劣勢或危險之境。拿勁實為發勁之先鋒,不能拿就不能發,發之不中,全在於拿之不准,故拿勁也是相當重要的。


    發勁是克敵制勝的關鍵,在占居主動,拿住對方以後,全身蓄勁,集中一點,發動攻擊,一舉獲勝。但在發勁的同時必須掌握好機勢、方向和時間,否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精采的發勁,由意念控制,是神經上的自然反應,先榷其根,使對方化不掉躲不及,從而徹底將對手制服。


    太極推手中的棚、捋、擠、按,大捋中的采、列、肘、靠一般被稱為八種勁,它們在形式上雖有明顯的區別。其實也只是聽、化、拿、發用勁過程中的八種方法而已,故稱為太極推手八法,加上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合稱為太極十三勢。


    綜上所述,太極拳的勁是能夠隨著意識轉換而變化的剛柔疾徐、收放自如的一種內勁。


 




【新】讀書人 '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本站)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hun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