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jpg

不曾用心想過的
           作者: 戴振浩

    不曾用心想過的,常常是我們覺得不重要的,沒有意義的,或是達不到的願望。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就變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放心的讓所有的景象都快速掠過,成為「眼盲心也盲」。

 

    爬 山時,有人無法感受青山綠樹盡收眼底的喜悅,無法陶醉於山嵐的朦朧,山風的徐徐 涼意,實在是因為只想汲汲於締造爬過那座山的紀錄。所以爬山就像某些人到過一些旅遊的景點的感覺一樣;住過旅店,吃過風味餐,上車睡覺,下車尿尿,離開時 未曾帶走一片雲彩,多年後再回味當時的相片時,說什麼也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的「回憶」。

    認 真的珍惜和反思我們經歷過的,其實也是另外一種品味。身邊日積月累的體驗與感 受,是我們從事下一次學習的重要「背景知識」,因為只有用心和主動的「關注」,知識和感動才會「深入我心」。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若搭別人的車,走過三次都 不認得路,而自己開車,只要一次就非常深刻,那就是因為主動關注的原因。凡事,若不想做,就會找到一個藉口;若想做或非做不可,就會找到一個方法。當然, 體驗與感受,如果只有記憶而沒有用腦去組織和整理還是不夠的;記憶的事,交給電腦龐大的記憶體解決就可以了;要組織和整理,要「慢慢品味」的部分,當然就 要交給很久不用反而會生鏽的大腦了。

    我在羅浮宮內,看到 不在乎遊客來來往往的畫家,埋頭專注的臨摹;畫家,一生勤於作 畫,畫過去,畫現在,畫未來,畫眼前看得到的,畫心裏觸摸得到的。我看到熬夜伴天明的作家,寫自己,寫他人;寫理想,寫夢想,寫現實,探索的思緒,無邊無 際。兩鬢飛霜的教育家,教天才,教蠢材;教過去,教現在,教未來,教得口沫橫飛,聲聲嘶啞。原來他們源源不絕的創意,是因為來自對未來深深的期許;而堅持 用心,是因為學會漠視世俗的冷嘲熱諷。而也因為他們學會「深層的感動」,才能出神入化得如此得心應手。

    「慢 慢品味」我們的生活,有時候也是一門大學問。不僅僅是窗明几淨的咖啡香,模特 兒搖曳生姿的走台步,或五花八門的時尚雜誌裏,才可以找到所謂的生活「品味」。其實穿梭在我們生活中的種種,只要「靜心、定性」,也值得我們佇立、凝神, 好好的慢慢品味一番。迸出的新綠,飄零的油桐花,嬉戲的追逐,風箏的飛揚,暗夜細雨中疾走的步履,和漸遠的聲聲叫賣,它們真的應遠遠疏離在我們生命的悸動 之外?自己年輕的時候,畢業的第一個願望是不要再讀書了,但當父母以後卻一直要孩子讀書,老了,自己還去唸長青大學;年輕時,不願聽父母的嘮叨,當父母以 後,卻在孩子跟前嘮叨不停。這其中到底蘊含了什麼道理,有沒有想過?

    基 督山恩仇記的最後一句話:「人生是等待與希望」。洪蘭教授在許多場合的演講中, 一直大力的鼓吹要給孩子閱讀的機會,想為開啟孩子的一扇心窗請命,聽了真是讓人動容。因為打開一本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書,開展了我們的視域,認識了我 們沒看過的,沒走過的,超越了我們從所未見的時空世界;因為閱讀,使得我們的想像力,超越了身邊狹隘的視野。原來閱讀,不只是讀「書」而已,它也喚醒了我 們,要學會關注在身邊環繞、垂手可得的經驗與知識。

    困境 中成長的大企業家,郭台銘先生曾說:「我們現在最懷念的是過去最困難、咬緊牙 關的日子,我們都是在最困苦的時代成長,如果沒有那樣得天獨厚的環境,就會失去創業的精神;我認為人在困苦、飢餓的時候,頭腦會特別清楚」。當我們內心感 動她為愛妻的真情時,可也別忘了想想他對「困苦、飢餓」的精闢詮釋。另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企業龍頭張忠謀先生,則認為閱讀大人物的傳記和回憶錄之後,歸納 出的公式是「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難的………最後他們超越苦難,苦難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養料……使我深受感動的不是他們的苦難,因為苦難到處都有,使我 感動的是:他們面對苦難時的堅持、樂觀、與勇氣。」。

    而 此刻,讓我想起了過年時,曾經認真揮毫的那副門聯「若非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 鼻香」的意境,和祖先們要我們刻骨銘心的記住的用心。「人生不是看起點,而是看終點」的道理,不正是對「英雄不怕出身低」做一番見證嗎?此其中所蘊含的意 義,頗值得我們静静慢思量。我們很難精確的預測自己未來的表現,但是卻可以謙卑的審視自己過去具體的作為,與其說很多道理給別人聽,或許有時候也得說一些 給自己聽。我們自己常常就是最不馴服的聽眾---你曾用心想過是為什麼嗎?                (2005. 04. 23)

 



【新】讀書人 '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hun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