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才能練好太極拳---陶一中
練太極拳貴在心靜。這是太極拳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區別於其他拳種的主要標誌。在這方面先師們教誨很多。如“動中求靜”、“以靜禦動”、“身雖動,心貴 靜”、“先在心,後在身”、“神舒體靜,刻刻在心”等,都說明心靜對練好太極拳是何等重要。但不少初學者往往心靜不下來,這是他們進步較慢的主要原因。怎 樣才能心靜?首先必須認識心靜的重要性。
第一,從技擊方面講,只有心靜才能把思想高度集中在拳理拳法上,不斷提高拳技水平。
古 人云:“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太極拳是內家拳,其套路由許多錯綜複雜的動作有機組合而成,演練時要求按先後程式一絲不苟的驚醒,要意動勢隨,、氣、 神、形融為一體。以競賽套路為例,主要式子42個,分解動作190多個,而且內在意識的運行、勁力的轉換都極為緊湊,思想上容不得絲毫雜念。只有思想高度 民主集中,一心一意地演練,心、眼、身、手、步法才能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動作規範。否則,就會造成出手無定向,虛實不分明,起落開合忘要領等錯誤現象。 這就很難練好太極拳。正如俗語所說:“練拳不專心,功夫難上身”。
第二,從養生方面講,心靜能防疾祛病,強身健體。
古 人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性靜者多壽”。拳諺也說:“心靜才能養精,精足而氣充,氣充而神沛”,“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心靜有助於調節 神經,通暢血脈經絡,促進新陳代謝,平衡陰陽;有助於引導吐納,呼吸深長,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器官功能。心靜能排除心理障礙,忘卻憂思,沒有得與失的顧 慮,沒有名和利的困惑,保持樂觀情緒;還能緩解緊張,振奮精神,永葆心理青春。一句話,心靜是養生健體之本。然後,從三方面著手做到心靜。
第一,要心正。 也就是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武德。這是每個習拳者應有的心理狀態和基本素質。古人說:“仁者無欲,故靜”。因此,習武應以防身禦敵、增進 健康、陶冶情操為目的,以弘揚太極文化、繼承和發展武術事業、更好地造福人民為己任。盡可能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融於他人的幸福之中。如此毫不妄念,不求靜而 自靜矣!
第二,思想高度集中,用意念引導動作。拳論曰:“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又說:“心為一身運行之主宰”,“意之所向,全神貫注”。因此,;練 拳前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從預備式開始就要摒棄一切雜念,把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練的套路上,把拳理拳法和套路的“意識”通過拳架的外在形式,循序漸 進、工整規範地表現出來,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勢隨神移。也就是說每個套路的肢體運動和神態變化,都是在拳理拳法“意念”引導下完成的。意念貫穿每個 套路、每個動作,意念不息,動作不止。心靜與“用意導動”是辯證關係:只有心靜才能做到用意念引導動作;反之,用意念引導動作,能進一步做到心靜。
第三,練拳時要鬆柔、緩解、穩健、均勻。鬆柔是太極拳的靈魂。從預備式開始,神態、動作都要鬆柔。神態傳情,似笑非笑,心平氣和,愉快從容。動作輕靈, 自然舒適,含胸塌腰,以意導形,以意導氣,用意不用力,不使拙勁。 切忌身體板滯,生硬直挺。緩慢就是速度要適當緩慢,。動作分明、充分,呼吸自然深長,氣沉丹田,並暢通無阻地推動肢體運動。切忌過快過猛。穩健就是腰基堅 挺,虛實分明,重心穩定,站立平衡,進退旋轉輕靈圓活,不歪不斜,不前傾後仰。均勻就是速度均勻,不勻就不可能心靜。因此,全身上下內外都應互相配合,大 體保持均勻,動作與動作之間銜接順和、連貫。拳架高低要適中。呼吸與動作、運勁協調配合。不憋氣,不出粗笨之氣。從而使動作“似行雲流水,如春風楊柳”般 一式接一式,連綿不斷地進行。
【新】讀書人 '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本站)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