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政純
諮詢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
‧血液中的脂肪大部分都來自於飲食中脂肪的攝取,但是也可能是身體脂類代謝異常所引起的,即是高血脂症。
「53歲的楊女士,中等身材,經捐血得知有乳糜血情況,藉由每日填寫飲食日記,積極做好飲食控制,並搭配 低糖高纖豆漿,成功改善乳糜血;莊先生33歲,是位年輕爸爸,學生時代就定期捐血,今年在陪太太做完月子後胖了起來,捐血時赫然發現有血太油的狀況,經過 28天的嚴格執行飲食控制,搭配飲用低糖高纖豆漿,除成功改善乳糜血,還意外減輕1.5公斤;陳先生55歲,捐血次數高達725次,今年曾代表績優捐血人 接受總統接見,更擔任捐血志工長達9年,近來因血液太油無法繼續捐血,心理壓力很大,調整飲食之後,能再次成功捐血。」
由於國人乳糜血問題日益嚴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對乳糜血民眾進行飲食習慣調查,結果發現高達8成乳糜血民眾飲食習慣油又甜;在連續28天飲用低糖高纖豆漿,並搭配北醫營養室設計之健康飲食準則,有95%的民眾成功改善乳糜血。
‧不控制「乳糜血」,高脂血症上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乳糜血」就是指血液中含有高量脂蛋白,經過離心之後,血清呈現乳白色混濁狀;而血液中的脂肪大部分都來自於 飲食中脂肪的攝取,但是也可能是身體脂類代謝異常所引起的,即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引起心臟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臟冠狀動脈疾病或高血壓症)的重要原因 之一;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不論是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二者合併的血脂異常,都是造成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皆會增加 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機率,因此不可不注意。
蘇秀悅說明,調查發現乳糜血民眾有高達8成5的比例,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超過24的標準值,這顯示體重過重是罹患乳糜血、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之前兆,同時也是身體健康的警訊。
‧飲食+運動,把油去乾淨
在調查中發現,90%乳糜血民眾喜歡吃肉類,最常用炒、滷、煎等高油脂烹調的料理方式,而3成有吃糕點、餅乾等點心的習慣,8成習慣喝含糖飲料,顯示乳糜 血民眾的飲食習慣是既油又甜。蘇秀悅說明,乳糜血的成因主要是因不當飲食習慣所造成,除了油脂攝取量過高之外,糖分攝取過高也是主因;因此,不管是短暫或 是長期的乳糜血,都可以藉由調整飲食與運動來改善。
‧蘇秀悅建議乳糜血民眾的健康飲食準則如下:
1. 控制體重,達到理想體重範圍。
2. 控制飲食總熱量,維持健康體重。
3. 控制油脂攝取量,避免高油食品。
4. 避免攝取過多澱粉類食物,每天控制2-3碗飯的量。
5. 減少甜食類的攝取,甜食會刺激肝臟合成三酸甘油酯,加重乳糜血症。
6. 少喝市售含糖飲料。
7. 多吃黃豆及其製品,像是豆漿、豆腐等,
8. 每天至少5蔬果,目標9蔬果,每份蔬果重量約100公克。
9. 多吃含水溶性纖維高的食物。
最後蘇秀悅表示,若曾於捐血時被告知有乳糜血者,平時應注意體重控制、降低熱量、油脂、醣類食物,尤其是糖分的攝取;烹煮食物多利用川燙、蒸、煮等方式;以三餐為主,避免點心、零食與飲料的攝食,並落實體重管理,加上定期抽血檢查,維持身體健康。
溫哥華大夫的碎碎唸: |
飲食+運動~~~ |
溫哥華大夫的另一個家: 【新】讀書人'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