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航 作者:辛笛
帆起了
帆向落日的去處
明淨與古老
風帆吻著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與白蝶
明月照在當頭
青色的蛇
弄著銀色的明珠
桅上的人語
風吹過來
水手問起雨和星辰
從日到夜
從夜到日
我們航不出這圓圈
後一個圓
前一個圓
一個永恆
而無涯�宓腦踩�
將生命的茫茫
脫卸與茫茫的煙水
王辛笛,現代詩人,作家。原名王馨迪,筆名心笛、一民、牛何之、辛笛。祖
籍江蘇淮安,1912年12月2日生於天津市。早年曾在清華大學週刊任文藝編輯,並在
北平藝文中學、貝滿女子中學任教。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習英國語文回國後,曾任
上海光華大學、暨南大學教授。從學生時代起,即開始在天津《大公報》、《國聞
週報》、《文學季刊》、《北京晨報》、《水星》、上海《新詩》等報刊上發表詩
文和譯作。1935年,他的第一本新詩集《珠貝集》在北京出版。1945年抗日戰爭勝
利後,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協候補理事兼秘書,並為詩歌音樂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負
責人之一。這時期的詩文創作散見於《民主》、《文藝復興》、《大公報》、《文
匯報》、《僑聲報》、《世界晨報》、《詩創造》、《中國新詩》等報刊。1947年,
出版新詩集《手掌集》。翌年,散文評論集《夜讀書記》出版。1949年7月參加中華
全國第一次文代大會,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作協上海分會理事。解放後歷任上海
工業局秘書科科長,中央輕工業部華東辦事處辦公室副主任,上海煙草工業公司副
經理,上海食品工業公司副經理,還兼任民盟上海市委委員,並為外國文學會會員。
1978年10月,由上海市食品工業公司借調至上海市政協擔任特約編譯。後又應上海
譯文出版社和上海市政協譯委會之約,翻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尼古拉·尼可
貝》。
辛笛作品鑒賞 作者:焦谷
辛笛的詩創作開始於30年代,40年代已經比較成熟,成為有影響的詩人,而80
年代仍然活躍在詩壇上。他回顧說他三四十年代的抒情詩,不少是幼稚而感傷的,
五六十年代,當他從個人內心走入廣闊的社會時,他的寫作在藝術方面大大地忽視
了。80年代,他認識到現實主義詩歌仍然需要講求藝術,稱心而言的真實情感,是
能多觸及一點時代脈搏,與人民的哀樂相通,他認為詩自然不能脫離現實,但一定
要有豐富的想像,要有思想的深度,同時要以精練的語言表達出來。他認為寫詩得
從意境出發,善於捕捉印象,通過五官甚至包括第六感覺的官能交流,繪畫和文字
的合流來表達。
《電風扇頌》構思新穎,語言幽默,表現了坦蕩的胸懷,批評了「風派」,觸
及了社會問題,與人民的哀樂相通。
《金色的秋天》幾個蒙太奇似的鏡頭,很有詩意,很美,語言很講究。
《網》有了更多的想像,想像很美,語言又凝練,構成一個若真若夢的境界。
然而,夢又迎來黎明,這黎明是通向時代的。這詩寫於1979年,正好反映了則結束
10年噩夢生涯的知識分子的心態。
《雨和陽光》寫一種怡然自樂的情懷,很真實,曾經渴望無思無慮,現在可以
說差不多是這樣了。詩人儼然又是一個年輕的孩子了,像一匹林間的梅花鹿,他高
興得不敢相信,生活顯得這樣美好:冷雨也變暖了,他甚至自問生活裡這難道是在
做夢嗎?詩人之所以能這樣怡然自得和審美地來對待生活,一方面是現實的情況變
化了,另一方面也是詩人從思想上超越自己,並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不
管是什麼折磨過我,/反正我從今懂得:/我可再不能自己無端折磨自己!」在這
首詩裡,詩人對於詩行,可以說是慘淡經營,例如:「一霎不知涼是雨/醒來微濕
在荷花,」「道旁一朵無名的野花也被我拾起,/難道這只是冷雨過後偶然的緣分?」
「這樣對稱甚至含有對仗因素的詩行,閃爍在長長短短的自由詩行之間,有互相映
襯,相得益彰的功能。
《三姐妹》是一首以議論為骨架的詩,在這裡,詩人用詩來思考,寫出了對於
生命、歷史和希望三者的理解、感受,以及三者的關係。詩人強調希望的重要性,
它帶來生命的蓬蓬勃勃,永遠是生命的酵素。但最有意思的是詩人對於「歷史」的
感受:「歷史一時可以卸下/一時可以重行裝載」,「而到老來的時候,/如果要
飛得同樣遠,/同樣輕快,/那只有把歷史的油箱拋棄!」認真說來,歷史怎能輕
易卸下,更不用說拋棄了,但從這裡可見詩人的灑脫。
《別意》是一首寫告別的詩。多情自古傷離別,向來賦別的詩都難免傷感和惆
悵。可是,這首告別詩卻是以暢朗的笑來歡送,「想著明天你們上路了/距離你們
再來的日子,又從頭開始臨近」。這種「別意」,真是有初唐氣魄,初唐四傑之一
的王勃有這樣的名句:「無為在歧路,/兒女淚沾襟」。從詩來說,也就是創新了。
《海濱遐想》的感覺和想像都很好:「照亮我的胸懷的,/是陽光?是海?/
還是陽光的海?」這感覺捕捉得很好。詩人還說海濱白雲的飄逸取決於藍天的高和
大海的深,這確是很好的「遐想」。拿人來說,如果一個人精神境界不高,思想也
不深刻,如果一個人境界既低,思想又浮淺,那他是不可能飄逸的。辛笛的詩富於
啟示性。在《歡迎你,春雨》一詩裡,詩人拋棄了李商隱詩「一春夢雨常飄瓦,/
盡日靈風不滿旗」的心態,而喊出了這樣的心聲:「再見吧,淡淡的哀愁,/再見
吧,低徊的情思!」這就是說,詩人在80年代裡,他的生命成熟了,在經歷了與無
數個「我」爭吵之後,他已經達到「沒有夢,沒有惆悵」的境界。無論是做人還是
做詩,也許這都是至境。
【新】讀書人 '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本站)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