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報╱民生@報 2008-05-02 23:00 楊美珍/報導
請靜下心來,回想一下這半年來,你是不是經常覺得容易疲累,心情浮躁,不專心及睡不好呢?小心你可能是廣泛性焦慮症的高危險族群囉!
一名三十五歲的陳小姐,從事行銷業務工作,經常需要向客戶提案,緊張忙碌的生活,讓她經常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最近半年來,她變得容易緊張、煩躁,晚上睡眠品質也變差,尤其只要當天要去跟客戶提案,她就會出現頻尿問題,最嚴重曾經出現一天要跑40次廁所的記錄,讓她感到相當困擾,到醫院檢查,醫師說膀胱都沒有問題,最後轉介到精神科門診,發現原來是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惹禍!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醫師表示,廣泛性焦慮症(簡稱GAD)是目前相當普遍的焦慮性疾病,患者往往對兩個以上的事件或活動出現異常焦慮及緊張的狀況,這種焦慮感伴隨著以下至少三項症狀,並且症狀持續半年以上:
1.靜不下來的感覺,浮躁或者不耐煩(「on edge」)。
2.容易疲累。
3.難以保持專心或腦中一片空白。
4.情感易激躁。
5.肌肉緊張。
6.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或睡不安寧)。
台灣華人身心倍思特協會日前針對國內1119位成年人所做的「台灣民眾廣泛性焦慮症」電話調查,針對民眾近六個月來出現的六大症狀進行調查,符合其中三項以上(包含三項)者即列為「廣泛性焦慮症」高危險族群,結果顯示,高達三成二的民眾半年來經常感覺心情浮躁、容易疲勞、做事不專心且缺乏耐性,以國內1700萬成年人口估算,國內有超過五百萬成年人是屬於廣泛性焦慮症的高危險族群!其中六項全部皆有者佔6.3%,屬於重度廣泛性焦慮症患者,換算成人口數,可以推估國內約有107萬人患有重度廣泛性焦慮症(H-GAD)!
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女性(60.8%)廣泛性焦慮症患者高於男性(39.2%),年齡層則以40~64歲出現重度廣泛性焦慮症狀(59.2%)最值得注意,需提防出現中年危機問題。另外影響產生焦慮的五大環境因素平均分數調查,排行分別為經濟(3.48分)、工作(3.04分)、健康(2.99分)、家庭(2.92分)、人際(2.54分),顯示影響國人產生高焦慮的環境因素仍以經濟及工作問題為主。
楊聰財醫師表示,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往往不易自覺,總誤認為只是比較容易緊張而已。近年來,除了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傳統嚴重精神疾病以及憂鬱症外,較少被提醒的焦慮症及適應障礙症等,逐漸受到國內精神醫學界的關注。
楊聰財說,通常患有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人,一般較容易受驚嚇,全身神經緊繃無法放鬆且注意力無法集中,睡眠品質較差,經常無法安眠。另外對關心的事物過度注重,導致因焦慮而引發一些生理症狀,例如疲勞、頭痛、肌肉緊張、腹瀉、頻尿、心悸、胸悶、易怒、發抖、痙攣、出汗、和發燒等。如果上述這些症狀是其它藥物或其他疾病引發的,譬如喝太多咖啡、或者吸食安非它命導致焦慮,那就不能算是廣泛性焦慮症。
一般治療廣泛性焦慮症的方式是藥物治療,楊聰財表示,廣泛性焦慮症很少單獨發生,而常會伴隨有其他的焦慮症、憂鬱症或物質濫用等,這些病症都要與廣泛性焦慮症一起治療。給予抗焦慮劑、教導肌肉放鬆法及心理支持,一般而言,經一個月後症狀便可明顯緩解。此外,廣泛性焦慮症容易併發其他疾病,所以預後效果程度相差很大,較無法衡量病況的進程。廣泛性焦慮症也可能持續未癒,演變成慢性疾病,例如又形成恐慌症及重度憂鬱症,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將可減低併發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聯合心理諮商所所長邱永林心理師表示,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會面臨承受來自工作、人際關係及生活中種種的壓力所帶來的焦慮不安,不管一個人的抗壓性有多好,當壓力超過臨界點時,首先表露出來的就是情緒的變化,負面的情緒如焦慮會使我們碰到壓力時,思考廣度變窄,態度變的偏頗,最後讓人作出愚昧的行為反應。
溫哥華大夫的碎碎唸: |
身心健康最重要~~~ |
溫哥華大夫的另一個家: 【新】讀書人'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 |
留言列表